找到相关内容3782篇,用时10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光山四十周年朝山修持活动——永融法师开示

    生活当中进行任何事情,都要有“同在”之心,自然能时时有如生在佛国,身心清净自在,如此自能处处消灾免难。...  据佛光新闻网报道:“佛光山四十周年朝山修持活动”于佛教界已造成风潮,每周并有多人回山参加,是以传灯会执行长永融法师于18日开示中,针对大众于学的生活中易于迷失的观念,以三点来做说明,告诉大众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朝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11/2003046613.html
  • 当心,作病灭病

    幻相幻法者,斯足当之,当知是人,则是如来矣。以能荷担如来无上菩提也,乃言不异,一切天人皆应以华香供之。言轻贱罪业果报功德者,正表不废事修。一切无实无虚,原不应妄生一切有无前后等分别,加以思议,反自生...

    王骧陆居士

    |作病|灭病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1/1327047538.html
  • 伊人已逝 爱留人间--陈晓旭慈善基金会成立声明

    投身广告、文化产业,承蒙广大朋友厚爱,小有成绩,先后获得“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”“中国30位杰出女性广告人”等殊誉。晓旭结缘,潜心修行多年。丁亥之年,机缘终现,自此皈依佛门,立志弘扬佛法。   ...,2007年5月13日18时57分,陈晓旭女士(妙真法师)因患乳腺癌安详示寂。亲属、友人万分悲恸。晓旭一心向,慈爱无涯。遵其遗愿,即日起成立陈晓旭慈善基金会,始创基金5000万人民币。   “万朵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慈善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5/2059079410.html
  • 千名信众和游客参加三亚南山浴佛节

    礼佛。另外,还有一些信众选择浴佛节结缘皈依。   浴佛的仪式始于印度,是从求福灭罪的一种宗教要求演变出来的。在佛教成立以前,婆罗门教早有一种浴像的风俗,起源于印度人使精神清洁的思想。这是佛教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浴佛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5/0845519590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如一般解释大乘经典的法师,断六根断一念无明,将小乘中乘修的法门来解释大乘经典,为害不浅。以上的见解有错否?

      广州霍洁尘   问:我向来欢喜看经,一部经注解有五种,一种的注解的见解那一种的不同,如我解释,我今说一譬喻,如杭州西湖为有名的名胜,有某甲去过,解释西湖的路途境界,丝毫不错,某乙未去过,解释西湖的路途境界,说南朝北,拉东补西,颠倒是非,古人云:依文解义,作冤。西湖者,比如佛性,到过西湖者比见性的人,未到西湖者比未见性的人,见性的人解释经典,路途便不错,不见性的人解释经典,路途便不大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5014211026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净土法门有什么特点?

      净土法门有什么特点?   印光法师答:净土法门,谛理甚深。唯佛,乃能究尽。由其大小不二,权实一如。以故上自等觉菩萨,下至逆恶凡夫,皆须修持,皆得成办也。末世众生,善根浅薄,匪仗佛力,将何所恃。倘能仰信佛言,生信发愿,持名号,求生西方。加以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。果能如是,万无有一不往生者。净土经论,文义显明。净土修持,随机自立。既无幽深莫测之闷,亦无艰难困苦之烦。且又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印光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6232811071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我想见可以吗?

      我想见可以吗?   印光法师答:又现在见佛之志,可谓真切。然此事颇不容易。当以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以期一心不乱,为决定主宰。于未得一心前,断断不萌见佛之念。能得一心,则心道合,心合。欲见即可顿见。不见亦了无所碍。倘急欲见佛,心念纷飞。欲见佛之念,固结胸襟,便成修行大病。久之,则多生怨家,乘此躁妄情想,现作佛身,企报宿怨。自己心无正见,全体是魔气分,一见便生欢喜。从兹魔入心腑,著魔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印光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6442311081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观想念佛要注意什么?

      请问观想念佛要注意什么?   印光法师答:念佛一法,约有四种。所谓持名,观像,观想,实相。就四法中,唯持名一法,摄机最普,下手最易,不致或起魔事。如欲作观,必须熟读观经。深知是心作,是心是,及心净佛现,境非外来。唯心所现,不生取著。既不取著,则境益深妙,心益精一。能如是,则观想之益,殊非小小。如观境不熟,理路不清。以躁妄心,急欲境现。此则全体是妄,心,皆不相应,即伏魔胎。因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印光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6443311083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教请问真正的禅定是什么?

    宣,禅定若如是正观,必之大定正等无异。   大般若经云:“无尽无数无量无边,若义若文,俱无差别,皆共显了诸法空故。” 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074112270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烦恼即菩提,生死即涅槃,如何解释?

    离烦恼无菩提,这就是烦恼菩提之间微妙之关系,烦恼即菩提若能正观深入,则能入道,常相左右,共游法界,自在自得。   维摩诘经云:“一切烦恼皆是如来种。”   维摩诘经云...  如本法师答:菩提(梵语bodhi),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。涅槃(梵语nirvana),意译作灭、寂灭、无生、不生不灭之义。修行不中道法门相应,始终不得菩提,皆是门外汉,佛道无缘;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432412405.html